心願,也稱為「心靈願景」,分三個層級,第一個是生存能力的心靈願景,第二個是生活品質的心靈願景,第三個則是生命意義的心靈願景。
靈修是要做什麼的?靈修是為了生存能力、生活品質和生命意義,所以其實靈修是非常務實的東西,不是一天到晚在那邊胡思亂想,淨想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。
我們為什麼要靈修?為什麼要從本性、空性、靈性、道性,這樣不厭其煩地找自己麻煩?是為了我們這一生的心願!而且沒有一個人跑得掉。人的心願就這三個層次,生存能力是最基本的,生活品質其次,生命意義是最終的,順序上可以從基本的往高的進行,也可以反過來從生命意義→生活品質→生存能力,沒有人會有意見,因為完全是自己的事情,可以從生存能力開始,也可以從生命意義開始,都可以,怎麼好用就從哪裡開始。
不管是哪一個層級的心願,自己的本性一定要和諧,本性不和諧,談什麼生存能力?談什麼生活品質?更別說生命意義了,萬丈高樓平地起啊。那麼本性要怎麼和諧?就是我們內在的殭屍跟觀照者要能夠和諧。
譬如你們都玩過九印、無極印,你在玩無極印的時候,有沒有看到你裡面剛好就是一個殭屍和一個觀照者?你的觀照者有沒有很尊重殭屍?在不會造成傷害的情況下,你有沒有讓他為所欲為?有沒有跟他超級親密、超級和諧、超級舒服、超級自然的?你對他夠不夠慈悲?這樣懂了吧!
我這樣不厭其煩地吹毛求疵,老是要你們從基本功去練,因為一定是先從淨化開始,沒有淨化什麼都不要談。你看為什麼年紀很小的小孩子會人見人愛?因為他們空性很多,本性很完整。
這是在說練功一定要到位,你們練功真的有到位的話,你們的本性是非常和諧的。我為什麼要強調這個東西?因為當你的本性超級和諧以後,你對於本性的和諧就會覺得無聊、無趣,就會開始嚮往空性了。
靈修的次第是這樣子出來的,本性若不和諧,你根本不會嚮往空性,因為你裡面的戰爭都打不完了,還談什麼空性?
要親密和諧舒服自然,這個心法是最重要的。你體會、領會得到心法,你的靈修就輕鬆了,享受每一瞬間的發生,無條件的接受它,這個無條件的接受就是空性。
空性其實就是一種很大的度量,很大很大的可能性,這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的能力,但我們被一些觀念、想法給綁住,綁手綁腳地,所以就失去了靈活度,也失去了自由。
每次我們活動在最後靜默的時候,你好好享受那個海闊天空,那個無所謂,越無所謂越好,重點是你好好享受它,能不睡著是最好的,就看著你內在一齣齣的戲,你會看到生命深處的一些變化,你會看見的,然後去認識它,認識那一份鬆,認識那一份不抓著、沒有定義,那就是一種空性的味道,是你靈性的味道。
空性跟靈性,一個是你靈魂的權力,我稱祂為靈性,而靈魂的這個權力是宇宙性的,我稱祂為空性。這個靈性跟空性是一體兩面的,是你與生俱來的一種特質,只是你平常太忙了,總是忘記祂。
沒有要做什麼,就只是看著,看的品質才是重點,要看得很親密、很和諧、很舒服、很自然,你完全不需要在意你看到什麼。反過來,你要在乎你的看的品質;重點不在客體,客體它一定會一直發生的,而是主體的品質、觀照的品質,才是你要留意的。
那個是非常抽象的東西,但是不是不可能,當你跟那個品質越來越打成一片的時候,思想會停止,你會進入一種無念的狀態,當你進入這種無念的狀態,你也不需要大驚小怪的,無念的狀態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。
在無念的狀態,你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了,你的自我認同也消失了,甚至可以說,你已經融入了整個宇宙,然後你會有一種感覺,這個宇宙就是你,你就是這個宇宙。在這個點上面,你很容易看出來,你的靈性就是空性,空性就是你的靈性。
~薌
形容一個人充滿倥性的狀態,倥性是什麼意思?
小孩子時候叫任性,任性裡面多少有一點純真,但長大了還任性就變倥性,像傻、矇、呆、癡、鈍、恍神、沒有信心,就是倥性的慣性現象,沒有觀照,感覺被倥性取代、極其主觀,思想充滿防衛、歇斯底里,咬了別人自己都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