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性、空性、道性的旅程(中)

本性是親密和諧舒服自然,空性是真空妙有,真有妙空。道性是什麼?

我用道學代表性的人物–魏晉玄學大師王弼的觀點,他比較科學,他點出「道學,就是虛、無、太極」,但我認為點出「道學是虛、無、太極」意義不大,它只是文字上的意義而已,應該要說「道性是虛、無、太極」比較有意義,懂得的人會說道性是虛、無、太極。

我對道性的實際經驗是,道性一定是建立在觀照上面,甚至我還願意說,道性、空性、本性都是建立在觀照上面,沒有觀照,你怎麼去發現本性、空性跟道性呢?

所以走了這麼長的旅程,我終於弄清楚,原來我的願~觀照,是要靠本性、空性跟道性的視野,我的觀照才能夠真正穩定,不費吹灰之力,不是靠記憶。我一眼看過去,有三個視野的深度、寬度,所以我上台講話的時候,講得還蠻清楚的;要是有人聽不懂,不是我說不清楚,是因為聽的人的生命體會還沒有到那裡。

再來看空性。每個人的本性是各自的事情,可是空性就不只是自家的事情,是我們生命存在本來就是如此。我們一直親密和諧舒服自然,不累不膩啊?不想去做一點壞事嗎?不想去吃一點垃圾食物嗎?不想去講一點別人的八卦嗎?這是不是空性在起作用?真空妙有,真有妙空。

再來看上圖裡面,有沒有看到太極?看那個道性,道性中的虛、無、太極。那個太極已經很接近空性了,只是中國人用道的方式在講,可是佛教講空性,佛跟道有些地方是重疊的,重疊的地方就是太極的詮釋不同。

什麼是虛?有深度的無。沒有無,虛沒有辦法成太極,因為虛太深了,太極是在一個斷面上呈現。虛那麼深,就像一個山洞那麼深,黑嘛漆漆哪看得到太極?如果是一個斷面,你就會看到黑魚白魚。

論深度、道性深,論清晰、空性清晰,論貼心、本性貼心,所以觀照就立體啦。當我們的這個視野很清晰、很透明的時候,自己在哪裡會很清楚;在時間,空間,或者在宇宙裡面,在所謂人類意識的發展上,自己在哪裡很清楚。所以在空性裡面一定要講意識次元,否則就會籠統、抽象。

~薌